德國國會在周二(6 日)下午舉行第二輪投票,選舉新任總理,基民盟(CDU)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獲 325 票支持,跨過法定絕對多數門檻,正式當選新任總理。
德國國會在周二下午 3 時 15 分(台北時間周二晚間 9 時 15 分)進行第二輪投票,梅爾茨通過投票,當選總理。
梅爾茨在周二舉行的德國國會第一輪投票中未能當選總理,他獲得贊成票 310 票,比當選總理所需的 316 票少了 6 票,成為憲政史上首次總理人選未過關案例。
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周一在德國首都柏林正式簽署聯合執政協議。執政聯盟合計在國會佔 328 席,本應確保梅爾茨勝選,但投票結果顯示至少有 18 票跑票,引發關注。
《南德日報》指出,梅爾茨失利是憲政史上歷史性災難,德國歷經半年政治僵局,原本期待透過選出新政府,再開新局。梅爾茨首輪失利,已為其總理生涯蒙上陰影,成為一位尚未上任就失去執政聯盟信任的領袖。
梅爾茨 1955 年生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法學專業畢業,1985 年至 1986 年在薩爾州首府薩爾布呂肯任地方法院法官。
梅爾茨在 1989 年至 1994 年任歐洲議會議員,1994 年至 2009 年任德國聯邦議院議員,並於 2000 年至 2002 年任聯盟黨聯邦議院黨團主席,2009 年後暫別政壇。
在梅爾茨的政治生涯中,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與素有德國政壇「鐵娘子」之稱的梅克爾展開競爭。
2018 年,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不再尋求連任後,梅爾茨宣布重返政壇。經過三次競選嘗試,他從 2022 年 2 月起擔任基民盟黨主席兼聯盟黨聯邦議院黨團主席。
梅爾茨主張在移民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他認為,只有消除公眾對非法移民的擔憂,才能阻止右翼極端分子崛起。
在選民關心的經濟議題上,梅爾茨承諾重振德國經濟,推動德國經濟年均增長 2% 以上。
在外交政策上,他主張擺脫歐洲對美國的依賴,重建德國國際地位,讓德國成為「一個我國可以再次為之驕傲的德國」。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