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正向美國提出一項造船合作夥伴關係,作為達成最後一刻協議以避免 25% 關稅稅率的關鍵提案。
韓聯社報導指出,韓國已提議一項數十億美元的計畫,名為「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不過細節仍不明朗。韓國產業部拒絕置評此消息。
受此消息激勵,韓國造船股大漲,HD 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上漲高達 9.3%,創下歷史新高。韓華海洋(Hanwha Ocean)上漲 4.4%,三星重工上漲 2.8%。
韓國總統府 26 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確認美方對造船業的濃厚興趣,兩國同意共同努力,制定包含造船合作在內的雙方可接受條款。」
上週亞洲各國陸續達成協議之際,首爾的談判代表一直在與美國同行保持接觸,因為華盛頓已將重點轉向歐盟和中國。美國和歐盟週日宣布一項協議,該協議將使歐盟對其大部分出口商品(包括汽車)面臨 15% 的美國關稅。繼上週與日本達成協議後,這項最新協議增加了韓國達成協議的壓力。
由於內部政治動盪導致談判進展緩慢,韓國是亞洲仍未達成協議的最大經濟體之一。除了中國,該地區其他正在進行談判的主要出口國還包括印度和台灣。
韓國財政部長和外交部長定於本週與美國代表會面,進行最後一刻的努力以結束談判。韓國當局表示,兩國承諾在川普所設的 8 月 1 日截止日期前達成協議。
談判桌上還包括增加韓國農產品市場的准入,以及一項投資美國專案的基金,類似於日本所承諾的 5500 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作為關稅稅率降至 15% 的協議的一部分。韓國的談判同樣側重於達到 15% 的關稅稅率,包括汽車。
將農產品進口納入談判,提高了韓國新政府的利害關係。過去開放該國牛肉市場的努力曾引發全國性抗議,而任何稻米進口方面的轉變都可能面臨更強烈的抵制。
彭博經濟學家估計,如果未能達成協議,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受到 1.7% 的打擊,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可能將 GDP 損失推向更高。去年,海外出口額相當於韓國 GDP 的 40% 以上。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 Kathleen Oh 在最新報告中表示:「日本的貿易協議營造了積極的前景,但也為其他國家設定了高標準。韓國和台灣可能需要加強新的投資計畫,以增加農產品和能源進口並擴大市場准入,就像日本的情況一樣。」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