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如願獲得了他心愛的 15% 關稅,但從歐洲幾乎一無所獲。
美國和歐洲宣布達成協議,避免了互相報復的貿易戰升級,讓兩大經濟體免於更大範圍的損害。
川普總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此協議宣佈為重大成果,但這主要是為了讓人鬆一口氣。川普曾威脅對歐盟商品徵收 30% 的關稅,而歐洲則已做好對美國飛機、汽車、家禽、鋼鐵等許多產品進行報復性打擊的準備。
歐洲本來可以發射更猛烈的重磅武器,包括限制美國投資,並對在歐洲運營的美國公司徵收重稅。
美國政府將以 15% 的統一稅率對所有歐盟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該稅率高於現行的 10%,更遠高於今年 1 月平均不到 5% 的水準。這意味著歐盟將部分擺脫川普 25% 的汽車關稅壓力,儘管對歐盟鋼鐵和鋁材各自徵收 50% 的邊境稅的做法似乎仍會持續下去。
川普大力宣揚歐盟承諾購買約 7,50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在美投資 6,000 億美元,並採購美國武器。然而,這些交易在無協議之時也大多會自然發生——歐洲各國為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早已與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商簽訂了長期合約。
歐洲已是美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者,2023 至 2024 年間歐洲直接投資金額增加了約 2,000 億美元。
即便在一個未明確的時期內將其放大 3 倍,也難稱何等輝煌的戰果。順便提一句,根據國際收支核算,這些投資流入反而會擴大美國的貿易逆差,川普恐怕並不會對此感到高興。
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日益咄咄逼人,歐洲防務開支也在上升。自 2022 年 2 月俄國入侵烏克蘭以來,德國重整軍備的重要措施之一便是採購 F-35 戰機。
但遺憾的是,這項協議似乎並未觸及美國對歐洲的最大商業不滿——數位稅、針對美企的懲罰性監管,以及諸如基因改造食品限制和禁用激素促生牛肉等看似「食品安全」的障礙。
同樣,川普長期詬病的歐洲藥價過低問題,也並未因協議而得到任何緩解。
川普似乎已放棄這些目標,傾心於他的關稅政策。而這無異於向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包括製藥原料進口商)徵稅。透過關稅讓美國人支付更多藥品費用,這是懲罰歐洲價格控制措施的奇怪方式,因為歐洲允許美國藥品創新免費使用。
歐洲或許會認為,支付 15% 的統一關稅以避免更高的產業關稅更為有利,而且無論如何,美國法院很可能會駁回川普一意孤行的關稅。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將於週四就《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聽取辯論,川普正利用該法案為其全球關稅的合理性辯護。
隨著川普收回最嚴重的貿易威脅,他的支持者們卻在玩弄一種相當於在言論和政治上「誘餌」的把戲。由於沒有出現經濟衰退或全球關稅螺旋式上升,他們說他的貿易政策非常成功。沒有第二次大蕭條,所以批評者一定是錯的。
但川普放棄了最初針對北美及對等貿易的攻擊,新的經濟成本損失以及對美國可靠性的質疑是真實存在的。川普仍然無法廢除經濟法則。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