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BC》周二 (29 日) 報導,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成為中美貿易戰的強力武器,而美國正積極扭轉這一劣勢。7 月時,美國國防部宣布 4 億美元投資 MP Materials (MP.US) 重建本土供應鏈,但專家認為短期內仍難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上 17 種元素的總稱,特殊的原子結構讓它們具備獨特磁性,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風力發電機、國防設備、資料中心和各種高科技產品。
美國過去曾是稀土產業龍頭,如今卻和全球多數國家一樣,高度仰賴中國供應。中國不僅開採全球 70% 的稀土,更掌控了 90% 的加工產能。
基準礦物情報公司稀土研究主管 Neha Mukherjee 直言:「中國長期獨霸這個市場,壟斷程度有增無減。他們的稀土分離和生產成本極低,其他國家根本無法競爭,這些價格根本不合理。」
4 月管制令產業大亂
稀土近幾個月已成為中國反制美國的利器。中國 4 月祭出出口管制後,多個產業受到衝擊,汽車業首當其衝。
智庫 Longview Global 董事總經理 Dewardric McNeal 分析:「中國花了好幾年時間打造這套出口管制工具,就是要反制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不公平』行為。過去 7 個月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美國砸錢搶救供應鏈
面對中國施壓,美國開始認真重建本土稀土產業。國防部 7 月宣布對 MP Materials 投資 4 億美元,這家公司擁有美國唯一運作中的稀土礦場,位於加州 Mountain Pass。高盛和摩根大通更提供 10 億美元貸款,協助擴建相關製造設備。
另一家公司 Energy Fuels (UUUU.US) 5 年前開始在猶他州 White Mesa 廠區提煉稀土。這家傳統鈾礦公司發現,他們的技術可從含稀土的礦石中提取稀土,目前已能大量生產釹鐠氧化物,供應永磁體製造需求。
該公司執行長 Mark Chalmers 透露:「我們現在每年可處理 1,000 公噸釹鐠,第二階段目標是提升到 6,000 公噸,足夠供應 600 萬輛電動車。在政府支持下,我們也能生產鏑、鋱、釤等其他重稀土。」
專家潑冷水:短期難脫中
不過專家對前景並不樂觀,認為美國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中國經過數十年累積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實力,不是短時間內能追上的。
這場稀土供應鏈重構戰才剛開打,美國雖然開始投入資源,但要真正打破中國壟斷,恐怕還需要更多時間和資金。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