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軟體公司 Figma(FIG.US) 周一 (4 日) 收跌 27% 至每股 88.6 美元,終結先前連續兩個交易日的強勁上漲動能。就在上周五(1 日),該公司股價一度飆升至 122 美元,相較於 7 月 31 日上市時的發行價 33 美元,漲幅接近三倍,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Figma 於 7 月 31 日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表現驚艷,股價大漲 250%,收盤價達 115 美元,公司估值高達 563 億美元,隔日股價更一度觸及 138 美元的盤中高點,成為自 2021 年以來美股 IPO 中估值最高的軟體公司。
Figma 的崛起之路頗具傳奇色彩。2012 年,Dylan Field 和 Evan Wallace 在舊金山創立了這家基於雲端的協作式設計工具公司,早期獲得了 Greylock、Index Ventures 等矽谷知名創投的資金支持。
自 2019 年起,隨著 Notion、Slack 等新興團隊型公司的廣泛採用,Figma 用戶成長加速,逐漸對 Adobe XD 的市場地位構成挑戰。
新冠疫情爆發後,遠距辦公需求激增,協作工具使用量大幅上升,Figma 用戶數迅速翻倍,成長為 Web 時代設計協作的「標配」。
在完成 E 輪融資後,Figma 估值達到 100 億美元,吸引了 Adobe、微軟、Google 等科技巨頭的注意,但 Figma 堅持「平台中立性」,拒絕了多家巨頭的收購要約。
2022 年 9 月,Adobe 宣布斥資 200 億美元收購 Figma,引發業界轟動,但也遭到投資人和設計圈對「創新工具被壟斷」的擔憂。
隨後,美國 FTC 與歐盟競爭委員會分別展開調查,質疑該併購案是否削弱創新、損害產業競爭,最終 Adobe 與 Figma 聯合宣布終止收購計劃,Adobe 支付 10 億美元「分手費」,Figma 得以保留獨立身分。
與 Adobe 分手後,Figma 迅速轉向生成式 AI 領域。去年初,Figma 組成 AI 產品部門,啟動 AI 設計助理項目,並與 OpenAI、Runway、Stability AI 等生成式視覺模型服務商合作,將 AI 內容生成功能嵌入工具列。去年中推出的「Figma AI」Beta 版本,讓設計師可以使用 Prompt 直接產生 UI 草圖,使用者測試反應熱烈。
Figma 的崛起使其成為 AI 視覺生態的重要一環,也引發科技巨頭間的競爭。Adobe 推出 Firefly 3.0 挑戰,Meta、Google 也正在嘗試自建替代型工具。未來,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的發展,Figma 能否維持領先地位,將成為業界的焦點。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