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前還信誓旦旦威脅要對俄羅斯實施二級關稅制裁的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突然上演政策大反轉。
《北向財經》報導,面對持續激戰的俄烏戰場,這位以強硬著稱的領導人不僅再次放棄對俄羅斯施壓,甚至擱置了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計畫,連剛要對印度實施的 25% 關稅也緊急叫停。這種戲劇性轉變背後反映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對川普執政心理的精準把控。
報導深入分析指出,從川普的決策邏輯可發現兩個關鍵驅動因素,首先是他對諾貝爾和平獎的執念。這位自詡「交易大師」的領導人,始終將獲得該獎項視為政治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連政治對手歐巴馬都曾獲此殊榮,這也更激發川普的強烈渴望。近期非洲五國領導人集體在白宮為川普「造勢」,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甚至當面展示提名信的副本文件,這些精心設計的「吹捧」顯然擊中了川普的心理要害。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烏克蘭豐富的礦產資源。數據顯示,烏克蘭擁有全球儲量前五大的頓巴斯鋰礦,以及極具開發潛力的稀土資源。
自上台以來,川普便不斷迫使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揭露其經濟利益的深層考量。在戰爭持續阻礙資源發展的背景下,川普政府更傾向於透過推動停戰來獲取實際經濟利益,而非堅持意識形態對立。
報導還說,普丁採取的「拖字訣」策略已多次驗證其有效性。今年 5 月的三方談判鬧劇極具代表性,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主動拋出停火橄欖枝時,川普迅速響應並聯合歐盟威脅制裁俄羅斯,但在普丁缺席後不僅自己退出談判,還放任歐盟單獨實施制裁。此後俄軍發起的夏季攻勢,正是看準美國援助減弱時機擴大戰果的典型例證。
國際觀察人士指出,當前局勢凸顯美俄博弈中的不對稱性。普丁以戰略耐性應對川普的大選年焦慮,透過精準把控美國領導人的心理弱點,在軍事行動與外交周旋間保持靈活平衡。
反觀川普政府,在諾貝爾和平獎誘惑與經濟利益的雙重驅動下,外交政策正日益顯現出短期功利主義傾向。這種博弈態勢持續發展,不僅將深刻影響俄烏衝突走向,更可能重塑未來國際秩序的基本模式。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