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近年來經歷了多次波動,但一個顯著的趨勢卻始終如一:散戶投資人展現出驚人的韌性,並將市場下跌視為逢低買進的絕佳機會。從關稅動盪導致的暴跌,到聯準會升息時期的動盪,新一代散戶似乎已成為美股的「暴跌剋星」,持續推動市場反彈至新高,甚至重起了迷因交易(Meme)。
對許多華爾街專業人士來說,這又是泡沫的另一個跡象,尤其是在股市(尤其是大型科技股)價格達到歷史高點的時期;迷因交易的回歸也不免會喚起他們對網路泡沫時代的記憶。
然而,散戶的韌性或許並非僅僅體現了盲目的樂觀,而是背後存在著深刻的世代更迭與心態轉變。
與經歷過網路泡沫破裂或 2008 年金融危機的上一代投資者不同,當前這批年輕散戶大多是在超低利率和長期牛市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在早期投資階段便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這讓他們對市場抱持著更強的信心,也更願意在市場動盪時選擇堅守,甚至加碼。
數據顯示,這種逢低買進的行為並非偶然。根據 EPFR 的數據,在 2022 年聯準會升息、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9% 時,美國股票共同基金和 ETF 卻獲得 270 億美元的淨流入。
同樣,今年 4 月當標普 500 指數因關稅問題連續兩天下跌時,散戶投資者反而購買了創紀錄數量的股票,並在隨後的一週內為美國股票和共同基金帶來 310 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與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投資者大規模撤出資金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這種散戶行為的轉變也與更廣泛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交易和博彩正在逐漸演變為一種普遍的娛樂方式,技術的進步也讓交易變得更為簡單和便宜。一些經紀公司透過「遊戲化」的設計,讓投資體驗更具吸引力,甚至提供高風險的選擇權交易。
這使得散戶在市場中佔據著日益重要的地位。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散戶交易者佔總選擇權交易量的比例已高於 2021 年「散戶大戰華爾街」時的高峰,且佔股市成交量的比重也約是 2010 年的兩倍。
華爾街的專業人士對此發出警告,認為美股高估值可能預示著泡沫。然而,如果散戶的心態轉變確實是持久的,那麼他們可能會成為未來市場下跌時的一個重要「緩衝墊」。
嘉信理財的一項調查顯示,約 80%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未來市場出現波動,他們計劃買進股票。這表明,當前這批散戶的買進衝動,可能比許多人所認為的更加強大且持久,並可能在未來持續影響美股市場的走勢。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