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周三 (24 日) 報導,根據亞特蘭大聯準銀行與里奇蒙聯準銀行聯合杜克大學富夸商學院所做的最新調查,美國企業財務長 (CFO) 對前景的樂觀情緒在第三季有所提升,先前因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而受壓的氛圍逐漸消散。不過,企業同時指出,進口關稅仍將推高成本與價格,並可能在明年加速顯現。
政策不確定性減少 CFO 信心改善
這份季度調查涵蓋全美 525 家公司,結果顯示,隨著川普政府對許多商品與國家的最終關稅水準塵埃落定,企業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下降,信心也同步改善。在年初時,當政府大規模提出加徵關稅的計畫,並在隨後調整與部分回撤時,金融市場波動劇烈,企業與家庭囤積進口商品到扭曲經濟數據的地步,投資與招聘計畫也被迫暫停。
如今,CFO 不再把「不確定性」列為首要風險,反映政策輪廓相對明朗。不過,關稅依然是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其次是通膨與貨幣政策。此次有 30% 的受訪者將關稅視為最迫切的挑戰,比例低於前一季的 40%,但仍居首位。調查指出,企業更能針對確定的關稅水準制定因應策略,包括調整進口來源、價格或庫存管理。
關稅效應延遲 企業預估明年價格壓力更大
雖然企業對今年的價格上升預期略有下降,但對 2026 年的成本與售價成長預期卻在上升。里奇蒙聯準銀行研究員愛德華茲 (Zach Edwards) 與亞特蘭大聯準銀行調查主管魏茨 (Daniel Weitz) 在分析中指出,這代表部分壓力可能延後顯現。
他們表示:「與上季相比,企業對關稅的不確定性降低,對極端情境的擔憂減弱,因此對今年的價格成長預測稍微放緩。但進口供應鏈受關稅影響的公司,對未來的單位成本與價格增幅卻持續上調。」
聯準會 (Fed) 官員一直關注這種延遲效應,因為即使短期內價格增幅不大,關稅最終仍可能全面傳導至消費者物價。調查中有企業透露,關稅已經讓他們的既定漲價幅度增加多達 30%,也抑制了部分公司的投資計畫。這使 Fed 在是否降息的判斷上更加謹慎,因為通膨走勢仍有變數。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美企財務長的信心有所恢復,但「樂觀」並不意味著關稅成本負擔減輕。相反地,企業已經開始規劃將進口成本轉嫁至消費者,這可能讓美國經濟在短暫喘息後,再度面臨通膨壓力。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