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BC》報導,中國交通運輸部周五 (10 日) 宣布,自 10 月 14 日起,將對美國船舶停靠中國港口徵收費用,作為回應美國同日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措施。中方批評美方做法「嚴重違反國際貿易原則」,並稱已對中美海運貿易造成「嚴重損害」。
中國將收取每淨噸人民幣 400 元 (約合 56 美元),與美國對中國船舶徵收的每淨噸 50 美元大致相同。雙方也同步規劃分階段調升費率,直至 2028 年 4 月 17 日,生效日期完全一致。
短期影響:美國消費者與航運業成本上升
美國商會駐中國會長哈特 (Michael Hart) 表示,短期來看,此舉將推高美國消費者成本、壓縮航運業者利潤,並使部分品項的對美出口需求小幅下降。長期而言,市場可能轉向使用非中美籍船舶,但他認為不會因此帶動對美國船舶需求,因美國船價昂貴且造船能力有限。
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數據,美國在全球造船業僅占 0.1%,而中國市占率高達 53.3%。正因如此,美國自拜登政府時期便制定政策,對中國製造船舶進入美國港口徵費,如今在川普政府任內持續推動。
中國交通運輸部指出,新費用將適用於美國企業、組織、個人或持股 25% 以上的實體所屬船舶,以及懸掛美國國旗或在美國建造的船舶。
美中互徵關稅 海運摩擦火藥味升高
Z-Ben Advisors 董事總經理亞歷山大 (Peter Alexander) 直言,這只是雙方「以牙還牙」的談判策略,美方先徵收,中方立即反制。他批評:「川普政府持續低估中國,卻忽視政策的次級與延伸效應。」
亞歷山大強調,中國展現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決心,並已多次直接採取行動,「過去半年,美國真的有吸取任何教訓嗎?看起來完全沒有。」
此次宣布也緊隨中國近期的其他反制措施,包括擴大稀土出口限制,並將半導體研究公司 TechInsights 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儘管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已通話,並預期數週後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期間會晤。
川普近期則持續渲染 TikTok 美國業務交易的進展,稱有望達成協議,但中方態度仍顯保留。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