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無論是 4 月的關稅恐慌,還是 9 月的科技股回檔修正,市場每一次的劇烈波動,都在華爾街引發了相同的反射動作:買入更多 ETF。這種集體衝動,推升美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今年以來流入規模突破 1 兆美元,創下該產業有史以來最快的資產流入速度。
這種最初用於穩健分散投資的工具,如今已成為市場上最響亮的信心宣言,也是 2025 年牛市的脈動。資金湧入的速度比該行業 30 年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要快,這表明對於這種稅務效率工具的樂觀情緒,已在各類交易員中轉化為本能。
光是先鋒集團的標普 500 追蹤基金就吸引了約 930 億美元的資金,而與比特幣、黃金和槓桿押注相關的基金也都吸納了數十億美元。
這種原本為穩定配置而設計的結構,如今已成為一個即時的情緒機器,既是不斷自我滋養的反彈的引擎,也是反彈的迴聲。
彭博產業研究截至 9 月的數據顯示,今年的資金流入相當猛烈,每個月的流入量都大約是往常季節性平均水平的 3.5 倍。彭博分析師預計,2025 年的資金流入總額可能達到約 1.25 兆美元。
ETF 機構 TMX VettaFi 的行業研究主管 Roxanna Islam 表示,「趨勢走向哪裡,ETF 的資金流就跟著去哪裡,無論是比特幣、另類資產,還是更廣泛的股票市場。ETF 也已成為投資者首選的工具,為 ETF 行業的資產成長創造了完美風暴。」
資金流量並非該產業唯一值得關注的指標,2025 年新 ETF 發行數量也有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發行商已推出超過 800 檔新基金,超過了去年創下的紀錄。光是 9 月,就推出了超過 115 檔新產品,創下了單月紀錄。如果第四季度仍能保持每月 77 檔新發行產品的步調,那麼一年內發行的新 ETF 數量將首次達到 1,000 檔。
值得注意的是,發行商一直在利用熱門趨勢,以驚人的速度推出帶有槓桿的產品以及專注於收益(或配息)的基金。彭博數據顯示,今年推出的所有 ETF 中,近三分之一都帶有槓桿成分。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