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AI 競賽在今年秋季步入白熱化階段,年初中國 DeepSeek 實驗室推出的高效大型語言模型引發矽谷震動,性能媲美頂尖系統,成本卻遠低於同行,更觸發美國政界對技術主導權流失的警覺。在此背景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金融時報》AI 未來峰會上更罕見發出尖銳警告稱「中國將贏得 AI 競賽」。
這一表態直指美國本土監管生態的深層矛盾。拜登政府後期雖透過《國家 AI 倡議法案》及對中晶片出口管制構築防線,但國會兩黨分歧令全面聯邦立法陷入僵局,轉而由各州掀起「填空式」立法浪潮。
根據國家州議會會議 2025 年中期報告,全美 50 州及領地已提出 260 多項 AI 法案,22 項生效,50 項待審。州議員以 DeepSeek 突破為例,稱其暴露美國算力訓練成本弱點,遂推動本地化監管,防範演算法偏見、資料外洩等風險。
但在黃仁勳看來,這反而形成「50 套新規」的合規迷宮,企業需逐州制定策略,行政與法務負擔劇增,更削弱美國在全球 AI 治理標準中的話語權。
州級法規的多元與嚴苛性也加深焦慮。今年 9 月,加州簽署的《前沿人工智慧透明法案》要求,訓練算力超 10²⁶ FLOPs 或成本過億的「涵蓋模型」企業,發布前須提交資料來源、演算法架構及風險矩陣等透明報告,並接受州認證機構審計,違規最高罰全球年收入 1%,還可能導致產品禁售。這對輝達 Blackwell GPU 生態衝擊顯著,下游開發者因審計延誤而延後訓練,直接影響晶片出貨量。
紐約州 6 月通過的《人工智慧消費者保護法案》聚焦高風險 AI 的歧視評估,華爾街機構每年法遵支出或增加 15%-25%;科羅拉多州也以「開發者責任模式」要求高風險 AI 提交技術文件、通知受影響用戶並提供複核管道,跨州企業需應對多重規則,每年法遵成本飆升至數千萬美元;伊利諾州 8 月更推出《心理健康 AI 監管法案》,禁止未經許可的 AI 心理諮商服務,要求專業監督與臨床驗證,波及教育、客服等領域,增加開發複雜度。
除監管碎片化外,能源成本與地緣競爭雙重夾擊更令黃仁勳憂心。AI 訓練耗電堪比中型城市每周用電量,加州要求披露碳排放並繳納「氣候恢復費」,科羅拉多對高風險 AI 增設環境評估,伊利諾伊則推動本地化伺服器部署。反觀中國,多地政府為科技巨頭資料中心提供補貼,電力成本僅 0.056 美元 / 千瓦時 (加州約 0.21 美元),既彌補晶片能效差距,更助推 AI 集群「並跑」。
DeepSeek 已將 OpenAI 等領先優勢從「代差」縮減至「月差」,其訓練成本僅為競品三分之一。美國各州內耗不僅蠶食資源,更為中國「彎道超車」創造機會,矽谷開發者疲於應付審計,中國實驗室卻可專注技術突破。輝達雖市值 5 兆,但中國市場貢獻 18% 營收,若監管與出口管制疊加,供應鏈重塑難免。
2026 年聯邦《綜合 AI 法案》恐因川普「科技復興」政策整合亂局,但若拖延,中國能源與人才紅利恐將造就不可逆的領先,黃仁勳呼籲的 “更多樂觀” 本質上則是尋求安全與速度的平衡,美國能否掙脫「50 套新規」的泥潭,將決定 AI 時代霸權歸屬。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