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投資人持續拋售美國科技巨頭債券,一場圍繞 AI 基礎建設熱潮的債務泡沫擔憂,正從股市蔓延至債市,以谷歌、Meta、微軟、甲骨文為代表的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 (hyperscalers) 首當其衝,其債券組合承壓明顯,利差攀升至數月新高,反映出市場對科技企業借債擴張 AI 基設的深層焦慮。
根據美銀數據,這類債券的利差 (投資者要求的高於美債的收益率溢價) 已攀升至 78 個基點,創下今年 4 月川普關稅計畫引發市場震盪以來新高,較 9 月的約 50 個基點有所擴大。利差的擴大,直接指向市場對科技企業依賴債務融資支持 AI 基建的警惕。
威靈頓管理公司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 Brij Khurana 表示,過去兩周,市場終於意識到這場 AI 熱潮的資金主要來自公開市場。
摩根大通也警告,建置 AI 基礎設施將耗資逾 5 兆美元,需要公開資本市場、私募信貸、政府等多方合力支撐,但目前科技巨頭的動作更令投資人不安。儘管坐擁巨額現金儲備,谷歌、亞馬遜、微軟、Meta 今年在資料中心投入已經超過 3500 億美元,2026 年更將突破 4000 億美元。
為填補資金缺口,矽谷科技巨頭們正加速發債,進一步推高槓桿風險。最近幾周,Meta、Alphabet、甲骨文相繼推出巨額債券發行計畫。Meta 上月透過私募機構向 Pimco、Blue Owl Capital 等投資人募資 270 億美元,用於路易斯安那州「Hyperion」資料中心,同月月底又發行 300 億美元公開債券,為 2023 年來最大規模公司債交易。
Alphabet 本月初標售 250 億美元債券,甲骨文 9 月亦發債 180 億美元,部分資金用於支持 OpenAI「星際之門」資料中心等租賃項目。
債務擴張隱憂已在市場顯現。甲骨文長期債務規模約 960 億美元,因押注 OpenAI 合作快速加槓桿,其債券遭拋售尤為慘重,追蹤其債務指數自 9 月中已下跌近 5%,遠超過標普高科技債指數 1% 的跌幅。
穆迪更發出警告直指甲骨文過度依賴少數 AI 企業的收入承諾,成長模式有重大風險。
小型企業在 AI 熱潮中同樣承壓,資料中心營運商 CoreWeave 因建設延誤下調年度營收預期,過去兩周股價跌超 20%,周二 (11 日) 再挫 16%。債務違約風險隨之飆升,CoreWeave 五年期信用違約掉期 (CDS) 價格從 10 月初的不足 350 個基點,跳漲至 505 個基點。
不過,並非所有聲音都悲觀。Bespoke 投資集團宏觀策略師 George Pearkes 認為,超大規模企業債在巨量發行後回調屬正常現象,「只要市場仍在為新風險定價,反而是積極信號。我更擔憂非理性狂熱,而非當前拋售潮,AI 債務週期才剛起步」。
這場圍繞著科技巨頭 AI 債務的博弈,本質是市場對「創新投入能否轉化為永續回報」的終極追問。當 5 兆美元基建藍圖遇上債市利差警報,科技巨頭的「AI 豪賭」能否全身而退,仍待間給出答案。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