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科技股明顯震盪。投資人撤出今年最火熱的 AI 強勢股、調整對 12 月降息的預期,並在史上最長的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後,重新評估美國經濟前景。
不過,儘管這波回檔是近一個多月來最劇烈的一次,華爾街策略師普遍認為,這更像是獲利了結與停擺後的短線波動,而非 AI 敘事或企業獲利基本面真正轉弱的訊號。
Mariner Wealth Advisors 首席投資策略師兼股票主管 Jeff Krumpelman 表示,AI 的長線投資人不應該感到恐慌。
Krumpelman 解釋道:「我們現在屬於『堅守陣地』的陣營。」他指出,他的團隊在 2022 年市場低迷期間建立了規模可觀的 AI 股票部位,當時像輝達這樣的公司股價下跌了 70% 到 80%,但之後他們已逐步減碼,避免持股部位因股價暴漲而過度集中。
這位策略師強調,早期階段的 AI 採用仍然是一個強勁的多年期主題,目前的波動不應與網路泡沫混為一談。「這是真實的。AI 尚在早期階段,這不是 2000 年。」
Krumpelmann 補充說,這波回檔也讓超大型權值股之外出現更多機會。今年因 AI 硬體熱潮而相對落後的軟體族群,現在看起來愈來愈具吸引力。
他說:「像 ServiceNow(NOW.US) 這類公司,今年跌了 20%。它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便宜過了。」該公司也看到「七巨頭以外、尤其在資安領域」有許多投資機會。
簡單的數學
F/m Investments 執行長兼投資長 Alex Morris 認為,雖然 AI 仍是市場最強大的長期驅動力,但本週拋售背後的短期動力更多是機械性而非基本面因素。
他說:「我覺得這就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AI 相關個股的權重實在太集中,而一旦它們開始走弱,在指數如此超配的情況下,市場平均表現自然會比你想像的跌得更深。」
Morris 強調,這波下跌也不是單純因為 AI 動能減弱。他指出,獲利了結以及市場在下季度財報前調整部位,才是主要推力,特別是在市場預期依然居高不下的情況下。
他進一步稱,雖然企業獲利很強,而且看起來會持續強勁,但市場的期待值也非常高。再加上有連鎖效應,即當指數裡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分股稍微「打個噴嚏」,其他權值自然都會跟著感冒。
也因此,企業獲利成了撐住市場的關鍵基石。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公司確實也交出了符合高標期待的成績單。
巴克萊策略師 Venu Krishna 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標普 500 指數今年第三季的財報季,企業利潤率衝上歷史新高。淨利率成長 14.2%,創下至少 25 年來最佳紀錄。
根據 FactSet 資料,目前已有 92% 的公司公布財報,其中有 82% 的 EPS 優於預期。第 3 季的綜合獲利成長率達 13.1%,有望迎來連續第四季的雙位數成長。
而且,撐起市場的並不只有大型科技股。標普 500 指數中共有 11 個產業分類,其中有 9 個產業的獲利呈現年增,營收也同步走強,已經有 76% 的公司營收優於預期。
華爾街認為,下一個重大催化劑將是下週的輝達 (NVDA.US) 財報。這份財報將迅速驗證:近期的震盪究竟會演變成更大的波動,還是只是讓投資人再一次「守住陣地」的機會。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