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周二 (18 日) 報導,Temu 母公司拼多多第三季交出優於預期的獲利表現,但管理層同步釋出審慎展望,指出中國消費疲弱、國際電商監管升溫與同業補貼戰加劇,都可能使公司未來業績波動加劇。儘管營收與獲利雙雙高於市場預期,其美國掛牌股票仍走跌。
截稿前,拼多多 (PDD.US) 美股 ADR 周二盤中下跌 6.49%,每股暫報 120.66 美元。
中國內需承壓、補貼戰激烈 營收增速明顯放緩
根據財報,拼多多第三季營收成長 9% 至人民幣 1,082.8 億元 (以下單位皆同),增速遠低於過往的雙位數高速成長;淨利則成長約 17%,介於 293 億至 313 億元之間,顯示嚴格控成本與高補貼促銷策略仍帶來一定效益。
不過,該公司坦言面臨多重逆風。副總裁劉珺 (Liu Jun) 表示,競爭環境正快速演變,加上外部不確定性提升,「營收成長持續趨緩,我們預期季度間財務表現仍可能波動。」
中國消費市場面臨房市低迷、就業不穩,主要電商平台包括拼多多、阿里巴巴 (BABA.US) (09988-HK) 與京東 (JD.US) (09618-HK) 今年全力以補貼搶市。分析指出,龐大折扣確實刺激需求,但整體銷售並未回到過去的高速成長水準。
在今年的雙 11 購物節,根據第三方諮詢公司 Analysys 資料,拼多多銷售年增約 11.7%,略高於京東 (8.3%) 與阿里巴巴(9.3%),但整體表現仍顯示消費熱度有限。
Temu 出口模式受衝擊 國際業務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海外平台 Temu 是拼多多近兩年的成長引擎,但隨著監管與關稅政策轉向,其前景亦充滿挑戰。
美國取消低價包裹 800 美元以下的免稅「小額豁免」(de minimis) 規則後,Temu 與 Shein 等跨境電商的成本顯著提高;歐盟也預計明年對廉價包裹課稅。法國消費者監管機構近期更點名 Temu 銷售違規產品,使平台在歐洲面臨額外壓力。
拼多多共同執行長陳磊指出,全球貿易壁壘快速變化,監管環境出現「重大轉向」,公司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儘管如此,某些市場仍展現韌性。Sensor Tower 資料指出,Temu 在美國的月活躍用戶第三季年增率僅下滑 3%,較第二季的 24% 大幅收斂,反映在取消小額豁免後,平台透過價格調整與商品補貨的策略帶來部分改善;花旗 (C.US) 則指出其在歐洲維持強勁動能。
不過代價也不低。分析師指出,Temu 為協助商家與供應鏈調整,成本明顯提升,讓拼多多近幾季的非美國會計準則 (GAAP) 營業利益率降至三年低點。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