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白銀價格飆漲 74%,遠超黃金約 55% 的漲幅,成為貴金屬領域表現最亮眼品種。這項被稱為「窮人的黃金」的資產,正以強勁勢頭吸引市場目光,分析師也認為還有較大上漲空間。
歷史上,白銀的貨幣屬性長期被低估。《Gold Newsletter》專欄作家 Brien Lundin 撰文指出,白銀因面額小、流通便利,曾是更貼近日常交易的「大眾貨幣」,銀幣可輕鬆購買麵包等小額商品,而黃金更多作為價值儲存工具。
儘管長期比黃金廉價,但白銀的「廉價」僅相對而言,內在價值始終堅實。
白銀的獨特性在於「貨幣 + 工業」雙重屬性。Money Metals Exchange 總裁 Stefan Gleason 表示,當金價上漲時,投資人常轉向白銀以「用同樣資金買更多盎司」。
在工業應用上,白銀需求正「爆炸性成長」。作為最佳可見光反射器、最導電金屬及天然殺菌劑,白銀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近期更被美國政府列入國家關鍵礦物清單。
從投資價值來看,白銀較黃金仍有顯著「補漲」空間。最新數據顯示,金價已突破 1980 年代經通膨調整的歷史高位,而白銀距 1980 年 1 月歷史高點 209.71 美元仍相去甚遠。
GraniteShares 執行長 Will Rhind 強調,這意味著若貴金屬牛市延續,白銀追趕潛力巨大。當前供需基本面緊張、硬資產需求旺盛,加上通膨高企與法幣信心承壓,白銀風險回報頗具吸引力,其「工業金屬 + 貨幣金屬」的雙重角色,更能同時受惠於製造業趨勢與避險買盤。
供需缺口也為漲勢提供支撐。根據白銀協會 (Silver Institute) 數據,今年現貨市場恐出現連五年短缺情形。
著有《黃金與白銀投資入門》一書的知名專家 Paul Mladjenovic 指出,AI 技術、智慧手機及能源需求推動白銀連年供不應求,短缺將持續至 2026 年新勘探產能釋放。他預計,明年下半年銀價有望攀升至每盎司 75 美元,較目前水準再漲逾 30%。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