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發表報告表示,4月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依據IEEPA(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宣布對等關稅,將於美東時間4月5日生效對全球額外加10%的基準關稅,4月9日生效對等關稅。具體來看:第一對全球貿易夥伴普遍加徵基准關稅10%,基本符合預期。第二對特定國家加徵更高關稅,稅率從10%-49%不等。第三是加徵關稅的範圍、幅度均超預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近期針對貿易不公平和非互惠問題重點關注的國家和地區在20-30個左右,但此次加徵高關稅國家數量達到60個以上,尤其是對東南亞普遍加徵高關稅,範圍超出預期。
對中國而言,此次對等關稅額外加徵34%稅率,加上特朗普上任以來以芬太尼等問題為借口,已經分別於2月、3月累計加徵20%關稅,截至目前累計加徵關稅幅度為54%,最新美國對中國平均關稅稅率已經來到64.66%的高位。
東吳證券指,美對等關稅方案公布後,市場一度對10%的全球基準關稅反應相對樂觀,但隨後大超預期的特定國家高額對等關稅迅速扭轉市場預期,且市場交易的更多是衰退而非滯脹。根據貝森特近日對於對等關稅的表態,基準情形下,目前的高額對等關稅稅率更多是特朗普給出一個關稅上限,然後根據各國開出的籌碼適度降價。展望看,重點關注兩個豁免/延期條件:第一是他國對美降低關稅;第二是承諾對華加徵關稅。後者意味著,美國可能試圖組建自己的貿易同盟以孤立中國。該行預期在各國協商妥協後,最終落地有效關稅幅度將降低。對華方面,中美理論上可談判的除了關稅,還有TikTok、俄烏等地緣問題、 美債購買、技術轉移等,預計中美談判將更加波折。
美國本輪對等關稅是對最惠國關稅待遇原則的挑戰,或使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重新轉向雙邊貿易或區域貿易。本輪對等關稅的加徵,意味著美國從對少數國家加徵「單邊關稅」擴大到了對主要經濟體全面加徵「系統」性關稅。該行料美對等關稅加徵或拖累中國年內GDP增長約1.5%,如果進一步考慮對等關稅對全球貿易收縮的影響,則對中國GDP的拖累可能進一步加大。
據今天凌晨美國發布的對等關稅相關數據測算,本次加徵對等關稅會使得美國進口關稅加權稅率提升16.7%,而如果進一步考慮前期對中國加徵徵20%、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的25%關稅稅率,則對美國進口關稅加權稅率的影響可能擴大到26.4%。進一步參考《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出台後全球貿易規模對關稅稅率變化的敏感度,則本次加徵對等關稅可能會使全球貿易收縮25.1%。
就中國而言本次對等關稅加徵再度超預期,疊加前期已經加徵的20%關稅稅率,今年中國已累計被美加徵54%的關稅稅率,以2017年至2019年美國對華進口關稅變化與中國對美出口增速變化得到的對美出口增速對關稅的敏感系數來測算,本次對等關稅預計將影響中國對美出口下滑31.5%,對應中國整體出口下滑4.6%。拖累今年GDP增速約1.0%,而進一步考慮前期加徵的20%關稅,則對GDP的拖累將擴大到1.5%。
該行指,美大超預期的對等關稅背後,特朗普的動機應在於:一方面,以初始高額關稅兌現給「鐵鏽區」選民的承諾;另一方面,為同步推進的減稅政策提供依據。從近一周不少貿易夥伴的表態來看,反制與讓步並存,一些亞洲國家主動提出通過降低對美關稅等方式積極與美國進行談判溝通。考慮到對等關稅應用在東南亞國家範圍之廣、超預期幅度之大,後續這些國家的高額關稅應有暫緩或豁免的空間。(wl/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