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 (KO.US) 和倫敦證券交易所有何共同點?就花旗集團的答案是:他們都將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大獲勝利。
科技股引領今年漲勢,市場將注意力集中在幾家大型科技股,這不意外,例如微軟 (MSFT.US) 、輝達 (NVDA.US) 等,其今年表現均輕鬆勝過大盤。
然而,根據花旗分析報告,除了與軟體和雲端等相關的科技股以外,自消費必需品到醫療保健再到金融業,許多企業正迅速將 AI 融入自家營運中。
以 Amit Harchandani 為首的分析師重點關注可口可樂和倫敦證券交易所。
他認為,雖然現在確定贏家和輸家還為時過早,但有明顯跡象表明,一些公司「領先地位」,其他公司的商業模式則面臨「潛在的重大風險」。
根據該報告,金融科技業是正在使用 AI 的領域,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使用 AI 它來組織和合併數據集;美國 Visa (V.US) 和萬事達卡 (MA.US) 則正使用 AI 來監控欺詐和身份盜竊;嘉信理財 (SCHW.US) 則用來改善客服體驗。
然而,還有更多企業正妥善利用 AI,例如飲料公司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PEP.US) ,AI 讓他們能更準確預測消費者行為並創建行銷內容;百勝中國 (YUMC.US) 聚焦優化配送路線。
分析師指出,「沃爾瑪 (WMT.US) 在 AI 領域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其中包括通用 (GM.US) 。我們認為通用也該算是 AI 股。」
並非所有企業都能輕鬆套用 AI 以獲取自身利益。Harchandani 認為,一些經紀人和資產管理公司,如 Raymond James Financial (RJF.US) 、LPL Financials (LPLA.US) 和 Stifel Financial (SF.US) 恐因其舊有的財務諮詢模式而遭 AI 威脅。
另外,廣告傳播公司的營收恐也遭 AI 衝擊,這對 IPG (IPG.US) 公司來說是個問題,而進入門檻降低,給許多創意公司帶來了麻煩,例如自 Adobe (ADBE.US) 到環球音樂集團 (Universal Music Group) (UMG.US) 和華納音樂 (Warner Music) (WMG.US) —儘管《巴隆周刊》認為對音樂唱片公司的擔憂被誇大了。
最終,AI 將滲透至所有日常生活中,自商店貨架上到購物本身,雖然仍不清楚 AI 的範圍與威脅程度,但考量其發展的速度,花旗斷言 AI 具有顛覆產業各局面的能力。
Harchandani 寫道:「對於公司和投資者來說,了解生成式 AI 的潛在侷限性並謹慎使用,這點至關重要。」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