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Meta(META.US) 人工智慧(AI)領袖、現代 AI 基礎設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Soumith Chintala,已正式加入前 OpenAI 技術長 Mira Murati 創辦的新創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Lab。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在本月初離開 Meta 後,Chintala 在週二(18 日)於 X 上表示:「Thinking Machines 這裡的人才太棒了」,並更新了個人簡介與 LinkedIn 資料,正式宣布加入這家新創公司。
Chintala 是 PyTorch 的共同創辦人之一,這個由 Meta 開發的開源 AI 框架在科技與學術界廣泛應用。
他的加入,對 Thinking Machines Lab 來說意義重大,將進一步推動公司在 AI 研究與產品開發上的技術實力。
Thinking Machines Lab 自今年 2 月由 Murati 創立以來,一直定位為專注「人機協作」的 AI 研究與產品實驗室,並在過去數月積極招募來自 Meta、OpenAI、Anthropic 及各大學術機構的頂尖人才。
Chintala 離開 Meta 之際,公司內部正進行 AI 團隊大規模調整。
過去一年,Meta 重新規劃 AI 策略,從 OpenAI、Google(GOOGL.US) DeepMind 及蘋果 (AAPL.US) 等公司挖角工程師與研究人員,並成立由前 Scale AI 執行長 Alexandr Wang 領導的超級智慧實驗室「Superintelligence Labs」。
據傳,Meta 首席 AI 科學家、FAIR 創辦人楊立昆 (Yann LeCun)也正準備離職。
Thinking Machines 在 AI 人才競爭中表現積極。早期顧問與聘用人才包括共同領導 ChatGPT 開發的 John Schulman、研究員 Alec Radford,以及 OpenAI 前首席研究長 Bob McGrew。
根據《Business Insider》調查的聯邦 H-1B 申請文件,公司對技術職位提供高達 50 萬美元的年薪,多數員工在未計算獎金與股權前薪資介於 45 萬至 50 萬美元。
據《彭博》報導,Thinking Machines 今年早些時候完成 20 億美元的種子輪融資,估值達 100 億美元,公司目前正洽談新一輪融資,估值可能高達 500 億美元。
對 Chintala 而言,此舉距他結束在 Meta 長達 11 年的職涯,以及近 8 年帶領 PyTorch 成長,僅數週時間。
Chintala 在告別貼文中指出, PyTorch 已成為「幾乎所有大型 AI 公司都在生產環境中使用的工具」,並「從 MIT 到印度鄉村的教室都在教授」,他表示自己準備嘗試「一些小而新、略帶挑戰的事物」。
他認為,隨著 AI 快速演進,PyTorch 將持續追趕潮流,而這個項目現在已足夠穩健,可在無需他持續管理下持續發展。
雖然 Thinking Machines 尚未推出完整產品線,但首個工具 Tinker 已開始被使用。
Tinker 是一套幫助用戶更輕鬆微調大型語言模型的系統,目前已有普林斯頓大學、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及早期商業客戶使用。
不過, Thinking Machines 亦面臨人員變動。《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公司聯合創辦人、前 Meta 研究員 Andrew Tulloch 在十月離職,重新回到 Meta。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