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港通讯> 保德信(PGIM)固定收益首席亚洲经济学家 Shikeb Farooqui 表示,中美近期达成的贸易协议,为双方在贸易争端上提供为期一年的「休战期」,但从长远来看,两国之间的战略性脱勾趋势仍难以避免。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该协议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维持在40%至50%的水平,同时部分下调与芬太尼相关的关税,并放宽对半导体出口的管制。至於中国方面,则承诺放宽稀土矿物的出口限制,并增加自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
该行认为,这轮贸易休战将带来几个不同的影响。整体而言,该协议属於利好风险的发展,若再叠加亚洲近期其他贸易协议的效应,预期将为新兴市场的贸易流动和市场情绪带来额外支撑。预计这次休战至少会维持至明年第一季度,但若双方在履行协议承诺上的进度有限,或美国继续以间接方式对中国施压,则协议的稳定性仍存变数。从政治层面看,该协议有助特朗普总统顺利度过中期选举,但仍需警惕贸易冲突再度升温的风险。
中国在应对美国关税方面表现出相当的适应能力,并透过供应链多元化来分散冲击。自2022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却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上升。尽管外界关注中国商品经第三国转口至美国的情况,但这类转口活动大多涉及实际的附加价值加工。此外,部分近期达成的贸易协议(例如美泰协议)包含「补充措施」,显示部分国家或正协助美国监测相关转口活动。
随著以上因素持续发酵,保德信观察到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1.2%贡献率正逐步回归正常水平。同时,中国在「十五五」规划中显示出向内需转型的迹象,计划通过提高收入和消费持续推动内需增长。此外,中国有意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角色,从专注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长远来看,此举亦有助纾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BC)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汇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