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銀國際發表港股策略報告表示,過去一個月,恒指、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跌幅在6%至10%之間。恒生綜合行業指數中,多數行業板塊有所下滑。其中,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板塊表現最佳,上漲6%和2%;而工業和資訊科技表現最差,分別下降8%和7%。本月迄今,公用事業及必需性消費表現最為突出,漲幅分別達到3%和1%。
由於「對等關稅」潛在衝擊,盈利預測有所下調。過去一個月,20個行業中15個行業的年度每股收益預測有所下調。在20個主要行業中,現有9個行業的市盈率高於五年平均預期市盈率,其中媒體和非必需性消費服務的市盈率低於五年平均水平0.9個標準差,而電訊行業的市盈率則高於5年平均市盈率2.0個標準差。
相關內容《大行》大和:內地互惠基金首季對港股配置升至14.9%新高 料本季或重投公用股及必需性消費品高息股
滬深港通活躍股票中,南向資金繼續青睞成長股。過去一個月,阿里巴巴(09988.HK) +2.500 (+2.174%) 沽空 $4.02億; 比率 5.045% 錄得最高南向資金淨買入,其股價仍下跌9%。盈富基金(02800.HK) +0.120 (+0.542%) 沽空 $22.48億; 比率 23.290% 則因遭遇最大規模的南向資金淨賣出,股價下跌6%。過去兩周南向資金流入放緩,甚至出現巨大流出。
建銀國際指,上周中央政治局會議整體定調積極,穩定了市場情緒。會議指出「外部衝擊影響加大」,首次提及「國際經貿鬥爭」,並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預計政治局會議定調的政策將在6月底以前陸續落地。若經濟有超預期走弱的現像,中央還有充足增量政策工具以穩市場、穩預期。短期來看,預計恒生指數將在22,000點上下波動。該行建議投資者採取區間交易策略,並密切關注中美關稅談判進展以及非關稅壁壘的變化,配置上以具備防御屬性的紅利板塊為主。
建銀國際亦列出近月南向資金流入最多資金股份(數據至今年4月25日止),第一是阿里巴巴(淨買入207.22億元)、第二是騰訊(00700.HK) +4.200 (+0.888%) 沽空 $5.94億; 比率 8.166% (淨買入142.23億元)、第三是小米(01810.HK) +2.500 (+5.269%) 沽空 $15.37億; 比率 12.937% (淨買入114.5億元)、第四是美團(03690.HK) -1.800 (-1.363%) 沽空 $11.63億; 比率 18.766% (淨買入100.68億元)、第五是泡泡瑪特(09992.HK) -4.100 (-2.072%) 沽空 $1.35億; 比率 4.372% (淨買入44.14億元)、第六是中海油(淨買入34.86億元)、第七是中芯(00981.HK) +1.150 (+2.514%) 沽空 $1.81億; 比率 5.977% (淨買入32.83億元)及第八是中移動(00941.HK) -0.400 (-0.491%) 沽空 $1.38億; 比率 7.773% (淨買入21.26億元)。(wl/u)(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4-30 16:25。)
相關內容《大行》摩通列出耀才(01428.HK)與富途(FUTU.US)在本港客戶數量及資產管理規模比較(表)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