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今日(24日)在《匯思》撰文表示,該局透過「Fintech 2025」主動出擊,推動香港銀行業向更創新、更具韌性的未來前進。回顧策略背後的三大支柱,包括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擴展金融科技人才庫、透過資源政策支持生態圈發展,相關支柱鞏固了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進一步推動數碼轉型的進程。
余偉文表示,在「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方面,金管局進行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數字銀行原生的數碼業務模式涵蓋儲蓄與貸款等核心服務,它們有些也開始提供投資及保險產品,同時也激勵了傳統銀行加速自身數碼升級。
相關內容《大行》滙控(00005.HK)投資評級及目標價(表)(更新)
根據2022年6月的「金融科技應用評估」,保險科技(Insurtech)、財富科技(Wealthtech)及綠色科技(Greentech)被列為最具增長潛力、值得金管局提供進一步支持的領域。「金融科技資訊平台」及「Fintech Connect」配對平台的推出,也進一步提升三個領域的使用率,增幅由20%至超越100%不等。
余偉文表示,短短數年內,香港銀行已由最初的探索階段,轉型至將金融科技融入整個營運流程。根據金管局於2025年發布的「科技成熟度評估」報告,金融科技的使用率現已達95%。客戶逐漸體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包括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遙距開戶、利用替代數據簡化的貸款流程,及採用人工智能(A.I.)強化網絡安全的深偽檢測技術。
余偉文指,為加強香港金融業的聯繫,將協助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供應商及市場參與者打破障礙,釋放協同效應。就此,金管局推出FiNETech系列及多項業界活動,匯聚生態圈內的專業人士,探討進一步的合作。配合「Fintech Connect」配對平台,至今已促成超過100項合作,加速創新概念的生成及落地。
相關內容中銀香港(02388.HK)助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 發行首筆離岸人民幣債券
他指出,A.I.已經成為推動銀行各項營運進一步數碼化的關鍵。金管局透過研究及培訓,推進A.I.的應用,令使用率得到顯著提升:今年的調查顯示,75%的銀行已將A.I.融入業務,相對2022年的59%有所提升。金管局與數碼港合作設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在鼓勵探索新技術的同時,有效應對新風險,深化「負責任創新」。
余偉文續指,現時已經有六間銀行透過孵化器推出代幣化存款服務,展示負責任創新如何將概念轉化為可投入生產的解決方案。為提升銀行從業員的專業能力,「銀行專業資歷架構」新增金融科技單元(ECF-F),為銀行從業員提供金融科技相關的培訓和認證。
為培育年輕一代,金管局多年前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FCAS),累計為超過1,300名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幫助他們累積實戰經驗。此外,在「金融科技先鋒聯網計劃」(IPMN)下,自2022年起,超過360名研究生參與約30間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科技項目,獲取寶貴經驗。
相關內容《大行》花旗升滙控(00005.HK)目標價至120.9元 長線投資者認為私有化恒生顯示對香港市場信心
余偉文表示,香港金融科技行業至今匯聚超過25,000名專業人才,本地大學也持續擴展金融科技相關課程,反映出年輕一代對金融科技的興趣日益濃厚。
此外,金管局先後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3.0和3.1試驗計劃,至今,兩項計劃共同批出18個項目,為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注入更多活力。(hc/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