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關注中日兩國關係轉趨緊張,港股今日(17日)續跌。美股上周五(14日)由低位有所反彈,道指跌0.7%及納指升0.1%撰文之時,美國2年期債券孳息跌至3.598%,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跌至4.127%,美匯指數升至99.4。道指期貨最新升92點或0.2%,納指期貨最新跌230點或0.92%。上證綜指今日跌18點或0.46%或收3,972點,深證成指跌0.11%,內地創業板指數跌0.2%,滬深兩市成交額共1.91萬億元人民幣。
恒指低開130點,初段跌幅收窄至40點高見26,531點,午後跌幅擴大至320點低見26,252點。全日跌188點或0.7%,收26,384點;國指跌69點或0.74%,收9,328點;恒生科技指數跌55點或1%,報5,756點。大市全日成交總額2,176.13億元。北水交易總成交額913.76億元,而南向資金今日淨流入84.48億元(上交易日淨流入128.87億元)。
相關內容中國10月工業生產按年增長4.9%,低於之前的6.5%。預測為5.5%。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提醒中國遊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遊,《央視》玉淵譚天專欄發表文章指中方已做好對日實質反制準。攜程(09961.HK) 0.000 (0.000%) 沽空 $3.38億; 比率 21.018% 下滑3.6%收555.5元,東瀛遊(06882.HK) 0.000 (0.000%) 跌5.4%。迅銷(06288.HK) 0.000 (0.000%) 下挫6.3%收26.46,日清食品(01475.HK) 0.000 (0.000%) 沽空 $3.27百萬; 比率 2.919% 跌近6.1%。而康師傅(00322.HK) 0.000 (0.000%) 沽空 $3.44千萬; 比率 27.129% 股價逆市上揚近2.1%,為升幅最大藍籌股。
【迅銷日清跌 小米績前軟】
騰訊(00700.HK) 0.000 (0.000%) 沽空 $14.21億; 比率 12.050% 跌0.7%收636.5元,阿里(09988.HK) 0.000 (0.000%) 沽空 $35.31億; 比率 22.054% 反覆靠穩,全日平收報154.9元,成交額176.42億元。據《界面新聞》報道,阿里巴巴新推出的AI應用「千問」公測首日即遭遇流量洪峰,因用戶湧入過載,部分服務出現擁堵和中斷。隨後,「阿里巴巴千問崩了」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對此,阿里千問回應稱:「好着呢,狀態良好,歡迎來問。」
相關內容教育部:建議中國公民謹慎規劃赴日留學安排
百度(09888.HK) 0.000 (0.000%) 沽空 $5.95億; 比率 31.656% 下滑近3%,小米-W(01810.HK) 0.000 (0.000%) 沽空 $17.87億; 比率 20.416% 全日股價走低0.9%收41.96元。小米將於明天(18日)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業績可能受到智能手機及AIoT銷售放緩影響,因中國及印度出貨量下降,根據IDC數據,小米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530萬部按季增長2%,中國市場出貨量為1,000萬部。市場預期小米第三季電動車交付量逾10萬輛,對業績有所帶動。本網早前綜合14間券商預測,小米2025年第三季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經調整淨利潤介乎95.1億元至105.57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62.52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52.1%至68.9%,中位數100.51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0.8%。綜合8間券商預測,小米今年第三季利潤介乎89.39億元至109.4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53.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67.4%至104.9%,中位數101.83億元人民幣,按年升90.7%。
小米手機主要集中在新興市場,較低的平均售價或拖累季度收入增長,加上DRAM及NANDFlash等組件成本趨升,投資者將關注小米管理層對手機產品成本及毛利率、未來數季出貨量指引、汽車業務盈利能力、產能擴張、毛利率交付的計劃。
【跌股千三隻 鋰業股續揚】
相關內容內銀調整積存金業務規則 報道指消費者購金熱情不減
港股市寬轉弱,主板股票的升跌比率18比32(上日為14比36),下跌股份1,317隻(跌幅2.4%),恒指成份股今日20隻股份上升,下跌股份62隻,升跌比率為23比70(上日14比82)。大市今日錄沽空443.19億元,佔可沽空股份成交額1,914.74億元的23.146%。
今日內地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漲9%,報價升至每噸95,200元人民幣。鋰業股持續受捧,贛鋒(01772.HK) 0.000 (0.000%) 沽空 $2.07億; 比率 9.494% 及天齊(09696.HK) 0.000 (0.000%) 沽空 $2.40千萬; 比率 3.806% 全日股價各抽上9%及5.7%。
內媒報道,今日進行的第十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贛鋒鋰業(01772.HK) 0.000 (0.000%) 沽空 $2.07億; 比率 9.494% 董事長李良彬表示,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在145萬噸,但由於下半年需求增長,料全年需求數據更新到155萬噸。同時,供應能力在170多萬噸,有20萬噸左右的過剩,所以價格今年比較低迷。他預測2026年碳酸鋰需求會增長30%,需求達到190萬噸,同時供應能力經過評估後應該是增長25萬噸左右,供需基本平衡,碳酸鋰價格有探漲空間。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過30%,甚至達到40%,短期內供應無法平衡,價格可能會突破每噸15萬元人民幣,甚至20萬元人民幣。(wl/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11-18 16:25。)
相關內容《大行報告》大摩下調海豐國際(01308.HK)目標價至38.6元 評級「增持」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