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高盛發表報告表示,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正討論限制中國藥品,並草擬一份行政命令(EO),旨在通過多項措施限制中國原創新藥進入美國市場。雖然該行對任何行政命令或提案的最終結果沒有立場,亦無法預測其潛在下步行動、實施方式及途徑(尤其文章提到美國大型藥企正在積極遊説反對該行政命令),但認為這將為中國生物科技/醫藥板塊帶來“標題風險”(headline risk),並加劇股價波動,需繼續密切關注特朗普政府未來數月的醫藥政策動向。
就潛在短期股價風險而言,該行分為三類企業分析。第一類是已具備全球佈局的企業(如百濟神州、傳奇生物):預計影響有限,因這類公司已在美國等市場建立穩固根基,市場對其新增交易預期較低。第二類是已有強勁全球合作伙伴的企業(如科倫博泰生物、三生製藥、翰森製藥、恆瑞醫藥):由於行政命令主要針對新授權交易,已達成授權的資產影響較小。第三類是對外授權預期高但尚未落地的企業,可細分為兩類——計劃推進全球臨床的企業(如信達生物、再鼎醫藥、石藥集團):這類公司有機會通過全球臨床產生差異化數據,提升管線臨床價值,對全球合作伙伴仍具吸引力;無意或無法開展全球臨床的企業(如歌禮製藥、德琪醫藥、基石藥業等):這類企業可能相對被動,但或會考慮在政策生效前加快交易完成。
該行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框架,以評估政策風險對相關公司短期股價敏感度的潛在影響,但長期估值核心仍取決於:1)數據質量與管線臨床差異化價值;2)公司執行力;3)財務狀況。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