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300ETF規模首破萬億!截至4月15日,全市場24只滬深300ETF整體規模已達到10038.67億元,成為我國首個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的寬基ETF賽道。
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最新規模達3648.42億元,是市場上唯一一隻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股票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規模達2512.92億元,滬深300ETF華夏和嘉實滬深300ETF規模分別達1806.21億元、1604.69億元。
國家隊高調增持寬基ETF託舉市場,4月7日以來,股票型ETF已獲1874.58億元淨流入,其中滬深300指數相關ETF淨買入額超1007億元。
機構分析指出,“國家隊”資金持續入場釋放積極信號。2024年下半年,中央匯金持有的ETF規模及品種增加,合計持有ETF規模達到10530億元。
對於中央匯金投資,儘管持有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中証500ETF等傳統寬基品種未變,但其持有的ETF總規模從2024年中的5722億元,增加至年末的6617億元。從平均持倉比例看,由2024年中的47.48%邊際下降至2024年末的36.87%,且在多個ETF品種仍超過50%。
對於中央匯金資管,2024下半年持倉規模新增3705億元,加倉方向為上證50、中証1000、科創板50ETF等。這意味着,匯金不僅在大盤價值板塊持續佈局,在科技成長方向的影響力也在加強。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末中央匯金資管在其出現的ETF品種平均持倉比例為25.94%,相較於2024年中的3.88%,其定價權顯著攀升。
國泰海通證券指出,在外部環境擾動的背景下,“中國版平準基金”的入市起到了穩定指數、提振信心的積極作用。近期,中央匯金公司明確表示將發揮類“平準基金”作用,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並再次增持指數基金。這一舉措不僅向市場傳遞了底線思維信號,還凝聚了市場共識,推動投資者從短期波動中聚焦長期價值。中央匯金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國家隊”,其增持行為有利於快速穩定市場情緒,助力市場底部企穩。此外,央行也明確表示,必要時將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這為“中國版平準基金”的運作提供了強大的資金保障。中央匯金公司還計劃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涵蓋多種市場風格的ETF。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緩解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壓力,還能增加交易量和活躍度。
站在當前時點,多家內外資機構認為,經過劇烈調整的A股市場或已迎來逆向佈局的重要時間窗口。
華夏基金判斷,市場快速下挫後存在交易邊際好轉機會,疊加中國權益資產整體仍然處於估值窪地,當下或是重要的逆向佈局時刻。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從政策面、資金面、投資者情緒等因素來看,當前A股市場基礎仍然較好,風險集中釋放後,市場有望重拾升勢,依然看好中國資產的長期投資機會。
申萬宏源認為,“平準基金橫空出世”,長期資金承接悲觀籌碼,加速出清悲觀預期。A股資金負循環問題已基本排除,後續磨底進程同樣向下有底。戰略上要保持樂觀,低位區域要敢於定價長期積極因素。在市場磨底階段,反擊資產(重點轉向自主可控)、對沖資產(如房地產、建築裝飾、耐用消費品、服務消費)和防禦資產(如高股息)仍佔優。中期A股重拾上行趨勢,大概率需要科技產業趨勢重新凝聚共識。推薦關注國內AI算力和應用、具身智能和低空經濟。科技產業趨勢的進一步突破將是市場重拾強勢的關鍵因素。
興業證券認為,4月8日以來,在關税“黑天鵝”劇烈衝擊後,全球市場逐步進入到一個“喘息”、消化階段。中長期看,當前無論是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潛在增量政策儲備,還是適應了上一輪貿易衝突後的出口結構優化,以及市場在心理上做好的準備,尤其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科技突破對於信心的強化,相比2018年驟然遭遇貿易戰,本輪對於外部不確定性的應對將更加具備信心和底氣,市場也將更加“以我為主”。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